闲散一石
又到2018年教师节了。教育部于7月19日就发出通知,确定今年教师节的主题是:弘扬高尚师德,潜心立德树人。教育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开展2018年国家级教学成果评选表彰,推选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开展教师风采公益广告展示,会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开展“寻找最美教师”活动。同时要求各地各校围绕主题,结合实际,开展相关活动。
应该说,主题是正确的,活动也是适量的,但是如何回顾一下这些年教师节的主题,似乎都是事关师德建设方面的,还没有见到以解决教师困难的主题,这不免有些单调。这也难怪,教师节实际上沦为教育部组织的围绕学校教师(不包括其他从事教育性质工作的人员)开展活动的节日。围绕教师能够开展什么活动?工资待遇解决不了,工作条件解决不了,也只能是在思想教育方面做点文章。从34年来的实际效果看,这种单调的主题,已经引不起教师的兴趣,教师节几乎成了官方的独角戏。前些年教师节还曾因个别教师索要礼品而弄得灰头灰脸,教师节已经成为一个鸡肋节日,极为尴尬。
为何是这样?主要是教师节涉及人数过少,是一个极其小众的节日。教育部公布的《2017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7年,全国共有各级各类学校51.38万所,比上年增加2105所;各级各类学历教育在校生2.70亿人;专任教师1626.89万人。也就是说,按照教育部的统计口经,全国教师只有1600多万。在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1600多万人的确显得微不足道,比五四青年节涉及的人数还要少很多,怎么可能有节日气氛。再者,教师节的设立,一些人还有自私的看法,认为教师节过于特殊,各行各业成百上千,劳动人民更是数以亿计,都是劳动者,为何教师有节日,其他行业没有节日?如果按照教师节的思路,岂不是还应该的工人节、农民节、医生节、律师节、交警节、工程师节等等。对于教师来讲,教师节实在没有多大意义,自己什么时候被人尊重了,又如何被尊重了,教师的地位又有多高?
还有,教师节内涵过窄,与所要实现的最终目的不相称。1985年1月决定成立教师节的初衷是好的,目的是传承中华民族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注意尊师重教四个字),表彰教师对教育工作作出的贡献,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说白了,最终目的还是促进教育发展,满足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显然,仅靠教师节是做不到促进教育发展的。尊师重教是一个完整的概念,包括尊重教师和重视教育两个方面,教师节即使能够实现表彰教师贡献、提高教师社会地位的目的,但是尊师不等于重教。因为教育不等于教师,尊重了教师,不等于重视了教育,更不等于能够促进教育发展。这个道理是浅显的。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和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从外延看,既包括学校教育,也包括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从教育过程看,既有教师,也有学生,两者应该互动;从教育实施看,除了教师之外,还有各种硬件设施和服务保证条件,涉及许多行业(比如印刷出版、文具制造、教学设备与器材产销等),更为主要的还在于人们愿意接受教育。教师节的内涵确实过于狭窄,很难达到引导人们重视教育的目的。即使从尊师看,也有些文不对题。尊师是教师被他人尊重,而不是教师自己尊重自己,如果要让公众尊重教师,也应该称为尊师节,成为公众的节日,而不是教师的节日。所以,教师节与所要达到的目的不相称,有点小马拉大车的味道。
教师节已有“苛师节”、“伤师节”的味道,一些教师害怕过节甚至呼吁取消教师节。每年的教师节,教育部门无非是召开纪念大会,邀请领导慰问一线教师,报刊登载一些教师的先进事迹,评选少之又少的先进教师,形式重于内容,而且模式已经固化,很难让教师有节日的感觉。前些年一些学校还发点福利,现在也很少有这种事情了。反而是,由于教师节的聚焦作用,一到教师节,教师就成了老百姓茶余饭的议题,网上议论的是师德,上级强调的是师德,单位要求的还是师德,有的学校甚至还要求教师写师德保证书,发誓遵守各式各样的不准,老百姓也对教师提出各式各样的苛刻的要求,教师节大有蜕变为师德教育节的趋势。对此,有的教师十分不解,难道教师的职业操守远不如发生塌方式腐败或是群体性腐败的官场?
实际上,教师群体的道德修养和思想素质从整体上看还是不错的,为何教师处于风口浪尖?原因在于各类学校特别是高校也出现了许多腐败案件,但涉事者均为学校里面的官员,属于官场腐败,不属于教师腐败,不应该把学校里官员身上出现的腐败之账记在教师头上。正因为这些原因,对于真正的教师节来讲(不包括学校里有各种行政职务的教师,他们实质上是官员),本来应该高兴的节日却高兴不起来,本来应该是荣光的事情却不那么开心,因此一些教师不愿过教师节,害怕过教师节,呼吁取消教师节。
鉴于教师节实难承担传承尊师重教传统、促进教育发展的重任和现实中教师感受不佳,与其继续尴尬下去,不如将教师节改为教育节,致力于形成人人重视教育、人人参与教育、人人接受教育和教育人人有责、人人尊重教师的良好氛围,动员全社会力量,促进教育发展和教育质量提升,使中国在变为经济强国的同时成为教育强国,做到教育与经济互相促进。
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而愚蠢的军队是不能战胜敌人的。如果将这句话套用到国家层面,那就是没有文化的民族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而没有希望的民族不可能走向富强的。所以,我们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地位,再穷不能穷教育,再难不能难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工资再难发不能难教师。实际上这已经成为社会共识和公众的自觉行动。公众清醒地认识到,接受教育是突破贫穷代际传递、冲破阶层固化、激发社会内在活力的主要途径,接受良好教育已经成为公众普遍的人生追求。许多人不惜血本,砸锅卖铁也要供孩子上学,就是一个极好的证明。
设立教育节的目的就是不断满足人们对教育的需求。不应否认,目前的教育状况还很难使人民群众满意,从小学到中学,从大学到研究生,存在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尤其是教学质量不能满足人民提高自身素质和工作能力的需要,以至于这些年出国求学成风,由原来的大学发展到高中。对于这种现象,既可以看作是老百姓在用脚对教育投反对票,也可以看作是老百姓迫切希望发展教育事业,满足人们对教育各个层次和各个方面的需求。如何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从供给侧方面调整供给,需要全社会深思或是反思,目前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育方针、教育制度、教育体系、教育机制、教师队伍、教育实施以及教育投入(用于建设教育设施、购置教育设备等许多方面)等等都需要重新审视并有所创新,如果能够教育节这种方式年复一年地予以推进,不失为一件利国富民的大好事。
教育节有比教师节丰富得多的内容,因为它不再限于学校中的教师,不再限于学校教育,不再限于教育系统,而是教育界与社会各界、政府与民间、教育者与接受教育者、教育的实施者与教育的支助者的共同节日,可以将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全部囊括进去,并使三者形成一个良性互动的整体。各年度的教育节,可以从实际情况出发,着重解决教育方面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比如可以将核心价值观宣传、人们行为引导、遵守公序良俗和更新教育观念、加强家庭教育等内容列入节日主题。如果这样的话,参与教育、接受教育、自我教育、互相教育就有可能形成风气,从而推动整个社会进步。 设立教育节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全社会共同行动起来,以改变我们的教育现状、提高教育质量、服务于国家建设和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将教师节改为教育节,也有利于解决教师工作与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难题。说句实在话,这些年教师有些代受教育之过,许多人将教育系统存在的问题归到教师身上,这是不公平的。教师节的存在,又使得公众目光聚焦于教师,容易对教师形成某些偏见,从而加重这种不公平。教育存在的问题,绝大多数属于教育思想、教育机制、教育供给、教育制度和教育条件保障等方面,既有教育系统自身的问题,也有教育系统之外的问题,但多数问题与一线教师没有直接关系。虽然一线教师存在一些问题,但与一线教师的数量不成比例,可以用极极极极少数来描述。而且一线教师有许许多多的困难没有得到解决。最为突出的问题就是一些地方的中小学教师待遇问题,时不时成为社会热点难点焦点问题,一到教师节就会重新凸显出来,使得教师节更加尴尬。将教师节改为教育节,有利于提高社会各界和广大公众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有利于强化各级政府在教育方面的责任,有利于改变少数人错误的教育观念,有利于包括教师工资待遇在内的各类实际问题的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