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上大学的孩子一半多时间在休息,你还支持多放假吗?
2019-03-14 09:34:51
  • 0
  • 1
  • 1
  • 0

如果上大学的孩子一半多时间在休息,你还支持多放假吗?

闲散一石

今年全国两会关于节假日的话题比较集中。“建议春节假期延长到正月十五”,“建议恢复‘五一’黄金周”,“建议每周双休改成隔周三休(一周公休一天、次周公休三天,形成“1+3”的循环休假模式)”,“建议七夕增设法定假日”……随着全国两会的召开,许多代表委员的关注点都聚焦在了“假该怎么休”上,而这个关乎人们切身利益的话题,也引得舆论场中争论不休。

一些旁观看热闹者(因为不需要休假),分析人们的争论,觉得出发点不同,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自然是各抒己见,见仁见智。人们并非了解现实中的所有情况,自身视野所认知的事实虽然也是客观存在,但未必就能反映事物的整个面貌,休假、放假、延假还得从各个角度进行审视,以避免认识的片面性。

1、延长假期、增设节日和“隔周三休”到底对多少人有利?

延长假期、增设节日和集中式休假的方案五花八门,如果细细品味就会发现,确实有“让老百姓拥有更多闲暇时间”的美意在里面,但更多的恐怕带有其他动机。如果长期关注此事的话,你就会发现这些年提出“恢复五一黄金周”的建议多来自旅游业或是与其相关的代表委员。有的觉得,这些建议的理由虽然是能够释放巨大的消费潜力,对经济发展起到非常明显的拉动作用,但是这个钱大多数入账旅游业的事实是不能否认的。这具有让全国人民支援旅游业、让所有工业企业停产支持旅游业的味道。“隔周三休”不过是人为制造“小长假”,让人们能够旅游消费,还是为了增加旅游业的收入。

2、“小长假”到底能不能拉动内需?

释放消费潜力和拉动内需成为延长假期、增设节日和“隔周三休”的共同理由,想法是好的,动机也不错,但是真的是这样吗?有媒体翻出了历史资料。2006年,全国政协提出取消“国庆黄金周”和“五一黄金周”的建议,认为二者并未如预期那样在促进国内消费方面取得重大成果。相反地,两个黄金周打乱了人们每周5天的常规工作模式,并越来越多地阻碍了商业活动和国际贸易。许多重要的政府机构,特别是与海关、税收/关税征收和法律事务有关的机构,都被关闭7天。因此,他们建议将这几天的假期分配到其他传统节日中去,包括中秋节、端午节和清明节。2007年12月16日,根据政府批准的(2008)放假日历,五一黄金周被取消,从中至少可以看出拉动内需是不确定的。

在释放消费潜力和拉动内需方面有三个基本概念不能忘记。一个是全国的消费能力到底有多大,又释放了多少,还有多少没有释放?第二个是即使有消费潜力没有释放,这个潜力属于哪个方面,都是旅游潜力吗?第三个是就一个时期而言,全国老百姓的消费能力是相对恒定的,“小长假”释放了,平时必然就不能再消费了。所以,如果单从“小长假”看似乎拉动了内需,但从全年看却未必。如果总的消费没有增加,“小长假”消费增加又有何意义?如果是这样,与其集中式释放,不如平均式释放,还可以避免更多不必要的麻烦。

3、“小长假”到底能不能让人们休息好?

“休息好了才能把活干好”是延长假期、增设节日和“隔周三休”的另一个共同理由。事实上真的是这样吗?看一看事实就知道。每年的“小长假”都成为了“吐槽假”。好容易等到小长假、黄金周了,又到处是游客“井喷”、人流“扎堆”、景区“超载”、服务“打折”!为此,绝大多数选择宅在家里,不去受那个苦、遭那个罪。

2018年1月有一个数据,全国职工总数已达3.91亿左右。2018年8月也有一个数据,到2018年上半年全国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已经达到4.095亿人。也就是全国至少4亿人是在职职工,即使是在“小长假”里只有四分之一的人去旅游,交通等各方面都承担不起。每次“小长假”之后,人们不仅没有休息好,反而更累了,有多少人不是拖疲惫的身子去上班?

更累不只是体现在假期,还体现在假前。在企业的人都会体验到,订了的合同是要履约的。如果要放假,必须先把履行合同的产品生产出来,唯一的办法就是节前大量加班,这就非常疲惫。在非常疲惫的情况下,假日里再来一场紧紧张张的旅游,只能疲上加疲、惫上加惫。如果假前加班产品也赶不出来,那么即使全国放假,单位也得加班。集中式休假能否达到让人们休息好的目的实际上很难确定。

4、“小长假”到底能不能让人们更加幸福?

对于部分人来说,“小长假”无疑能够增加幸福感,毕竟能够满足外出旅游以及出国旅游的大愿望,但对于多数人来说未必。到底有多少人能够消费得起旅游,有多少人舍得外出旅游,是多数还是少数?

无论什么事业都是干出来的,甚至是挤出所有业余时间干出来的。对于干事业的人来说,总是觉得时间不够用,过多的放假和集中式的休假对于他们来说只能是一个极大的遗憾,难言幸福。

集中式休假不可避免地带来交通拥堵、服务停摆、工作中断,造成公共秩序混乱,反而影响人们生活。有的说,春节期间,一线二线城市几乎成了空城,各种服务业停摆,要到政府机关办个什么事还得等假期结束之后,干什么都不方便,整个生活秩序被打乱。

人们最有体会的还是医院。全国性放假,医院也不能例外,可生病是不会放假的,假日里还会增加节日病,比平日里需要就医的人更多。那个不方便啊,只有生病的人才知道,还有生病小孩的家长最着急。如果全国性放假,却让医院工作人员照常上班,你说公平吗?

5、想过高校学生一年有多少时间在休息吗?

我国居民享受的法定假日总数达到115天,接近全年的三分之一。对于在校学生来说,休假时间更长。我们说,天上不会掉馅饼,社会财富是创造出来的,不是休息出来的。对于学生来说,知识与能力是学习出来的,不是休息出来的。根据教育部网站数据,2017年全国高等教育在校生42976126人(研究生2639561人,普遍本科27535869人,成人本专科5441429人,网络本专科7359267人),中等教育84257502人,初等教育84257502人,特殊教育578826人,学前教育46001393人,加起来是258071349人!

将近2.6亿学生啊,也就有将近5.2亿的父母希望孩子通过学习成凤成龙!如果仔细算一算自己的孩子一年有多少时间在学习,家长们肯定会震惊。说一个具体例子。某高校寒假5周计35天,暑假9周计63天,再加上节假日和双休日,你算一算一年有多少时间在学习?全国性集中式休假不仅涉及在职职工,也涉及在校学生。说实在的,本人眼见那些花高价在民办高校就读的学生以及家长,真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感觉。一年几万的花费,却有一半多的时间在放假休息,如果再加上教学稀里糊涂,这个钱是不是花得有些冤枉?

6、难道多给几天时间就能休息好吗?

天上不会掉馅饼,地下不会出财富,自己的生活靠劳动去换来。让职工休息好动机良好,但是良好的愿望能不能实现则是另外一个问题。应该知道,休息好并不是紧紧张张去旅游,而是悠闲地去享受生活,即使是旅游也应该是慢节奏。要做到这一点,一是要有足够的钱,二是要有足够的闲。对于在职职工来说,这个钱就成问题。上有老下有小的,孩子上学、老人吃药都是极大的开支。

仅从有钱来说,现在全国平均工资多少?2017年全部规模以上企业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61578元,其中中层及以上管理人员131929元,专业技术人员83148元,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58211元,社会生产服务和生活服务人员49502元,生产制造及有关人员50703元。值得注意的是,中层及以上管理人员平均工资是全部就业人员的2.14倍;社会生产服务和生活服务人员平均工资只是平均水平的80%。

平均工资的80%!这还不是拿到手的工资,其中包括自己缴纳的五险一金和公积金。仅从这个数据看,有多少人有钱去旅游消费?满足孩子上学、老人吃药、本人吃饭之后还剩多少?

对于普通职工来讲,休假放假实际上是一把双刃剑。收入不高,拿什么钱去休息?对于多数人来说,急需的是收入而不是休息,你让他多休息,意味着让他减少收入,这是他们的意愿吗?多放假、集中式休假到底代表多少人的意愿、能够使多少人受益,在没有数据的情况下很难说清楚。

7、多放假、集中式休假与营商环境是什么关系?

实际上,休假放假也是营商环境的组成部分。过多的集中式休假,对生产与商业的冲击那是显而易见的。这就是为何提出增设节日、延长放假、集中休假建议的人士都不是来自企业的原因。正如2008年取消“五一黄金周”的那样,打乱了人们每周5天的常规工作模式,并越来越多地阻碍了商业活动和国际贸易。现在,十年来政府、企业、商家已经形成了行为习惯,好不容易稳定下来,如果再来一个“隔周三休”、五一黄金周、春节半个月休息,对工商业的冲击有多大?对于外资来说更是不习惯。在经济下行压力很大的情况下,多放假、集中性休假还真得慎重。

8、人们休假意愿得不到满足难道是缺乏“小集中”休假吗?

应该弄清楚一些在职职工愿望多休息的原因。如果连双休都保证不了,就不用奢谈延长假期、增设节日了,因为即使真的延长了、增加了,也未必享受得到。有的地方弄了一个“2.5天休假模式”,结果怎么样?对绝大多数在职职工来说,不是增加节日、延长假期的问题,恐怕还是如何享受法定休息时间的问题。有多少人没有双休?又有多少人全年性加班?还有多少人在上下班途中费去了两三个小时?

有调查显示,我国带薪休假率仅有50%(估计不到这个数)。相较于法定假日,带薪休假更符合老百姓的个性化需求,这是保证职工休息好的最佳途径。在法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带薪休假制度已得到全面落实,甚至很多国家没有法定的大长假,鼓励职工灵活排期。综合现实痛点和其他国家的经验来看,不打折扣地落实好法律制度规定的假期就能满足大家的基本休息诉求,也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谈那些更为灵活的休假方案。

放假、休假牵一发而动全身,受制于各种因素,片面思维不可取。社会发展日趋多元,老百姓对于假期的需求也各有不同,以行政力量设立“共时化”休假难以兼顾各方利益,很有可能费力不讨好。向来以勤劳为美的人们,懂得幸福生活不是大风刮不来的,需要靠自己的双手去创造,在经济尚不太发达的今天,如何在收入与休息两者之间作出选择,不可能有统一模式。对于学生来说,正是增长知识与能力的黄金季节,过多的休息意味浪费青春。休假放假更是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而且互辅互成,不可顾此失彼。国人最盼望的可能是上班途中时间少一些、每天不再加班、双休名副其实,更是期盼有关职能部门能够拿出有力措施保证带薪休假的权利,如此这般应该能够让公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得到真正提升。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